科技金融在线 | 2023-11-21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研究起草了《个人保险代理人销售能力资质等级标准(人身保险方向)(讨论稿)》,目前处于征求意见建议阶段。根据《标准(讨论稿)》,个人保险代理人拟划分四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为四级(初级)、三级(中级)、二级(高级)、一级(特级)。
其中,四级(初级)只需具备基础保险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指导下以产品为导向开展保险销售业务,协助订立保险合同及提供相应的客户服务。
三级(中级)需要具备丰富的保险专业知识和基础金融专业知识,能识别评估客户个人和家庭的各类风险、启发客户保险需求,熟练掌握保险销售专业技能,独立开展保险销售业务并产生持续稳定绩效。
二级(高级)需具备全面深入的保险专业知识和丰富金融专业知识,能从财富管理的角度分析客户面临的风险并启发保险需求,精通保险销售专业技能,能指导低级别人员开展保险销售业务,绩效水平良好。
一级(特级)则需要具备全面的金融专业知识,精通各项专业技能,能组织团队培训和销售管理,能合规开展非保险金融业务,能分析评估客户需求,设计财富管理方案并协助执行,绩效水平优秀。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人身险市场代理人数量约为521.7万人。此外,行业交流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人身险公司约有293万名代理人。
关于保险代理人的分级,业内早有推进。早在2020年5月,原银保监会在《关于落实保险公司主体责任加强保险销售人员管理的通知》中就提出,支持行业推进销售人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工作。2021年底,银保监会下发的《人身保险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再次明确保险机构应建立实施销售人员分级管理制度,对销售人员进行分级管理。
2022年4月,原银保监会在《人身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应按照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保险销售人员销售能力资质标准,建立保险销售人员分级管理机制,对保险销售人员实施分级管理”。
今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应当支持行业自律组织发挥优势推动保险销售人员销售能力分级工作,在行业自律组织制定的销售能力分级框架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本机构保险销售能力资质分级管理体系,对所属保险销售人员进行分级,并与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分级管理制度相衔接,区分销售能力资质实行差别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