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院 > 正文

拼多多被指过度压榨员工 粉饰公司财报涉嫌做假账

科技金融在线 | 2019-04-09

导语
英国金融时报推出拼多多深度调查文章,直指拼多多存在严重的员工压榨,并再一次暗示该公司存在虚瞒员工人数,粉饰公司财报等严重经营问题。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推出拼多多深度调查文章,直指拼多多存在严重的员工压榨,并再一次暗示该公司存在虚瞒员工人数,粉饰公司财报等严重经营问题。


过度压榨员工

“员工每周正式工作6天,从上午11点到晚上8点,中间只有两个小时的用餐时间可供休息。”金融时报援引来自知乎的拼多多前员工自述:”实际上,基本上每天工作要接近午夜才结束。“

根据文章披露,拼多多内部存在极其严重扭曲的加班文化,很多员工工作要接近午夜才结束。作者Louise Lucas转述拼多多某员工观点:”大多数人来拼多多只是为了高薪,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有价值,更不用说归属感了。”

有员工的抱怨拼多多限制员工权益制度被放大。据拼多多上市招股说明书显示,拼多多强制员工股票上市后锁定三年。意味着一个员工至多7年,才可以拿完股票并且出售套现。导致员工倾向于”赚快钱“,而不是留下来与公司共同发展。

另据金融时报调查发现,拼多多甚至采取一种看似“奇葩”的方式管理员工-----公司只配发台式电脑给员工,而不是笔记本,目的是阻止员工在家办公。

“这满足了拼多多CEO黄峥工作狂的偏好。”他的信条就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据公开信息披露,黄峥控制着公司47%的股份,并且在双层股权结构下,拥有超过90%的投票权。与此对比,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仅保持80%左右投票权。

烧钱赌未来 涉嫌虚报员工成本做假账

金融时报在标题为《拼多多烧钱押注未来增长》的文章中,继续质疑拼多多烧钱模式。相较拼多多对员工的吝啬,公司在吸引客户方面显得有些“挥霍“。据2018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拼多多每获得1美元营收,需要支出1.5美元成本。

由此统计,2018年全年,拼多多销售和营销支出为134.418亿元,较2017年同比暴增900%;在2018年的最后三个月,仅销售和营销费用就同比增加了8倍,达到60亿元人民币(合8.76亿美元),抹去了公司产生的56.5亿元人民币收入。扣除一次性股权激励带来的亏损影响,拼多多全年经营亏损仍接近40亿元。当日财报发出后,拼多多盘前股价由涨转跌,开盘后股价迅速走低,最高跌幅高达18.37%。

该公司为其巨额支出辩护,称其旨在购买未来增长:上个季度每月活跃用户数量同比倍增至2.73亿。但一些投资者不确定该公司将会盈利。

“向一群低收入且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兜售一堆低价低利润的商品,靠这个能盈利?”一位长期做空拼多多的投资者质疑。

除此之外,拼多多发放优惠券计入营收也被华尔街质疑“太水”。GMT Research的分析师奈杰尔•史蒂文森(Nigel Stevenson)认为拼多多这套统计方式同样“奇葩”,无论拿到优惠券的消费者有没有使用,都被计入拼多多营收,而这部分占据拼多多总营收的三分之一。

去年11月15日凌晨,知名做空机构Blue Orca发布一份长达42页的报告,直指拼多多夸大营收和GMV,尤其涉嫌隐藏人力成本和亏损额

金融时报引用Blue Orca发布的报告陈述,后者有大量证据表明,拼多多的业务并不像公司宣称的那样高效,且其实际员工数量远远高于其在SEC备案文件中披露的数字。并且该公司未披露的关联方正秘密为拼多多招聘员工但未计入拼多多员工,以此瞒报实际成本。

鉴于拼多多目前大量存疑的经营问题,金融时报作者认为拼多多不太可能如期盈利。“两年之后,拼多多大概不存在了吧?” (“Two years later people might already say, ‘Sorry, who is this Pinduoduo?’”)一位香港科技分析师说。

拼多多在去年9月上市时被奉为中国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当时它获得了200亿美元的估值,并让其创始人黄峥获得了近100亿美元的账面财富。但该公司在上市后不到六个月就再度进入资本市场,其年度财报讲述了一个大量烧钱、而收入增长跟不上的故事。

关键词: 拼多多

推荐阅读

合作专区

Copyright©2017 jrkja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5055553号-5 众富(北京)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