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 正文

捷信消费金融卖身 京东携手天津银行强势入局

科技金融在线 | 2024-12-27

导语
近年来,捷信消费金融的业绩本就一蹶不振,再加上创始人意外去世的影响,其母公司早在2021年便释放出想要“卖身”的信号。

近日,捷信消费金融重组一事终于尘埃落定。

天津银行将与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参与捷信消费金融的重组。

根据重组方案,京东集团旗下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合计持有捷信消费金融65%的股份。这也意味着,待监管审批重组完成后,京东集团将正式接手捷信消费金融,并拥有这张消费金融牌照的话语权。

原单一股东Home Credit N.V.(捷信集团)持股比例由100%降至2%,天津银行则持股10%。

近年来,捷信消费金融的业绩本就一蹶不振,再加上创始人意外去世的影响,其母公司早在2021年便释放出想要“卖身”的信号。

2023年,捷信消费金融税后净利润为-31.99亿元,同比大幅减少了32.33亿元。

京东32亿强势入局

捷信消费金融本次通过先减资、后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的方式进行股权重组。

减资阶段,捷信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70亿元减少至50亿元,现有股东Home Credit N.V.不在减资程序中取得任何资金。

增资阶段,将引入包括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天津银行作为新增股东,增资后注册资本变更为50亿元。

重组之前,Home Credit N.V.持有捷信消费金融100%股权,出资额70亿元。

重组完成后,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出资25亿元,持股50%,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出资7.5亿元,持股15%,两者合计出资32.5亿元,共持有捷信消费金融65%股权。

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则由京东集团持有100%权益。

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由京东集团持有约41.7%股份。

也就是说,京东将成为捷信消费金融实际控股股东,为拿下这张消费金融牌照,京东付出了32.5亿元的真金白银。

此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出资6亿元,持股12%;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出资5.5亿元,持股11%;天津银行出资5亿元,持股10%。而捷信消费金融曾经唯一的股东Home Credit N.V.,仅保留2%的股份。

昔日消金巨头陨落

捷信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注册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是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之一,由Home Credit N.V.全资所有。

在最初的几年里,作为外资独资的捷信消费金融凭借其广泛的线下网络和强大的消费信贷产品,在消费金融市场中长期居于龙头地位。

2017年,捷信消费金融净利润突破10亿元,2018年,捷信消费金融以13.96亿元的净利润位列行业第一。截至2019年底,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1045.36亿元,成为首个总资产迈上“千亿级”的消费金融公司。

2019年时,捷信集团曾计划赴港交所IPO,但后又取消。2019年时,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曾突破千亿大关,高达1045.36亿元,一度成为业内唯一一家资产规模超千亿的消金公司。但在此后,其营收净利开始出现下滑,盈利能力也已急转直下。

2020年以来,在线上化和疫情的冲击下,重线下的捷信消费金融近年业绩表现急剧下滑。

2020年,捷信消费金融营收112.32亿元,同比下降35.16%,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8.07%。截至2020年底,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也缩水至652.07亿元,同比减少37.62%。而这也是捷信消费金融单独披露的最后一份财报。

PPF集团2022年财报显示,2021年,捷信中国消费贷款业务的总营收为11.48亿欧元(约90.56亿元人民币),利息净收入总额为7.06亿欧元(约55.7亿元人民币)。2022年,捷信中国消费贷款业务的总营收为3.86亿欧元(约30.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6%;利息净收入总额为1.9亿欧元(约14.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73%。

根据天津银行披露的公告,2022年捷信消费金融税后净利润为0.34亿元,2023年税后净亏损31.99亿元。

曾经的消金一哥就此走向落寞。

捷信祸不单行。2021年3月,捷信集团创始人凯尔纳在一次空难事故中意外身亡,时年56岁。据《福布斯》2020年全球富豪榜显示,凯尔纳身价1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77亿元),位列全球第68位,是捷克首富。

对于捷信发展,更是雪上加霜。

捷信集团无奈退场

事实上,深陷经营泥潭的捷信消费金融迫切寻求接盘方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2021年PPF集团创始人凯尔纳离世后,新的管理团队就开始释放“卖身”信号。

2022年6月,PPF集团执行长Jiri Smejc表示,计划剥离其在中国的消费贷款业务,并将公司多数股权出售,新的股东将完全接管公司。

与此同时,捷信消费金融几乎暂停了所有新增业务,同时持续处置不良。

2021年上半年,捷信消费金融出售了108亿的不良资产包,2023年,再度受让一个本息合计170亿的个贷不良资产包。

今年上半年,捷信消费金融将一个265亿的不良资产包以0.74折的价格甩卖。今年11月,捷信消费金融又零零散散的出让了一些小包。

2021年至今,公开披露的就有超过500亿的不良资产被捷信消费金融出售。捷信消费金融将不良资产出清,积极减轻资金压力,也被业内解读为“为被收购做好准备”。

如今,一直身处卖身传闻的捷信消费金融终于迎来了接盘的买家。

和捷信渴求接盘方一样,京东也一直在寻觅一张消费金融牌照。

互联网公司布局消费金融初期,京东同蚂蚁、腾讯等巨头们主要依靠小贷牌照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但随着监管政策不断收紧,小贷牌照的约束越来越大,互联网公司开始纷纷布局消费金融牌照或民营银行牌照。

2020年起,平安、小米、蚂蚁等参与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相继获批成立。

而京东目前仅依靠京东盛际小贷的网络小贷牌照作为消费金融业务展业载体,肩负着为京东白条和京东金条等主要消费贷款产品提供放款资金支持的重任。

2020年起,京东对京东盛际小贷进行了密集增资,目前后者注册资本已达到80亿元。

今年上半年,东盛际小贷实现营收8.45亿元,净亏损8517.22万元。

京东通过旗下两家子公司强势入股捷信消费金融,并获得消费金融牌照,这也是目前京东最具含金量的金融牌照,对于京东而言,无疑是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步。

如今,蚂蚁、腾讯、小米、美团等都已手握民营银行牌照,京东与上述互联网公司仍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 捷信消费金融 京东 天津银行

推荐阅读

合作专区

Copyright©2017 jrkja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5055553号-5 众富(北京)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