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在线 | 2025-04-01
3月30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齐齐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议案,拟发行规模均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合计募资规模达5200亿元。
这5200亿中,财政部以现金方式出资达5000亿元,剩余的200亿,来自于三家巨型央企——中国移动、中国船舶、中国烟草。
2024年底,上述4家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7501.51亿、6300.9亿、2598.26亿、3487.75亿,合计为19888.42亿;归属于股东净利润分别为3355.77亿、2378.41亿、935.86亿、864.79亿,合计7534.83亿。总资产分别为40.57万亿、35.06万亿、14.9万亿和17.08万亿,合计107.61万亿。
这可以说是最不缺钱的企业啦,为啥还要给钱呢?
公告显示,建设银行募资总额不超过1050亿,中国银行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1650亿,交通银行拟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1200亿,邮储银行拟募集资金总额1300亿元。这些钱将被用来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增强资本实力,并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核心一级资本简单说就是银行自己的钱,包括实收资本(股东注入的资金)、未分配利润(经营赚得钱)等。
众所周知,银行主要靠负债经营,也就是用储户的钱放贷,赚取差价,但是银行不能完全靠负债经营。按监管的要求,国有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大于等于8.5%,这是最低的要求。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48%、12.2%、10.24%、9.56%。
可以看出,当前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明显高于监管底线。因此,注资并非单纯为化解风险,更多还是着眼于中长期发展,夯实国有大行资本基础,为其更好地支持国家战略和经济转型提供保障。
国有大行是对企业贷款的主要渠道,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去年底贷款总额分别为25.04万亿、21.59万亿、8.56万亿、8.91万亿,合计达到了64.1万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此前就表示,“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银行虽然可以通过把获取的利润转为核心一级资本,提高一级资本充足率,不过随着银行减费让利的力度不断加大,净息差不断在下降,银行通过贷款获取利润的能力也在减弱。
去年第四季度国有大行平均净息差是1.44%,2023年第四季度还是1.62%,2022年为1.9%,2021年为2.04%。
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2024年净利息收入分别为5898.82亿(同比下降4.43%)、4489.34亿(同比下降3.77%)、1698.32亿(同比增长3.48%)、2861.23亿(同比增长1.53%)。或者下降,或者增速放缓,这对银行的利润影响很大。
另外,这几年对上市公司分红要求越来越多,国有大行分红比例普遍保持在30%左右,这就进一步压缩了利润。
净息差不断缩小、坏账压力增大,依靠自身利润补充资本金愈发困难。若不及时通过外部渠道注资,银行在发展中可能出现缩表倾向,这显然与要求国有大行落实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的宗旨相背离。
所以,通过直接注入资本金,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更加快捷。
此次注入更多资本金,这些银行可以对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贷款。若按照8倍乘数效应进行计算,5000亿元注资约可撬动4万亿元信贷增量。
历史上,财政直接出手注资银行的事非常少见,也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1998年,那个时候金融危机刚结束,全球金融业都遭遇了大麻烦,财政部向四大行注资2700亿元。
第二次是从2003年至2007年,财政部通过汇金公司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分别注资并实现A、H两地上市。
由此可见,让财政出手直接注资都是有着特殊时代背景和目的。
此次注入资本金,也并非没有预兆。
2024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就提出,“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2024年10月,财政部称,将积极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渠道筹集资金,稳妥有序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到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披露,“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所以此次给几大国有行注资基本是“明牌”。
有人提出,因何工商银行与农业银行没有在此次注资范围之内?
其实之前都提出是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行。预计在2025年四大行完成注资后,工行与农行也会推进。
此次注资方案充分考虑了各银行的实际情况和资本需求,呈现出鲜明的“一行一策”特征。差异化注资方案遵循市场化定价机制,避免二级市场资金流动性的冲击,又有效维护了市场稳定。
根据公告,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将分别发行约113.27亿股、272.73亿股、137.77亿股、205.7亿股的A股股票,发行价格分别为9.27元/股、6.05元/股、8.71元/股、6.32 元/股。定价原则都是按照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A股股票交易均价的80%。
对于本次财政部注资,四大行高管集中进行了回应:
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卓成文表示, 中国银行将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向,积极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主动服务扩大投资和消费,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力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全力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加大对重点产业的信贷支持,有效推动重点区域产业升级。
交通银行交通银行董事会秘书何兆斌表示,交行将以本次资本补充为契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国有大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本次发行后,建行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确保在市场环境变化、资产质量管控及非预期事件冲击中保持合理安全边际,更好发挥国有大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邮储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杜春野表示,财政部及国有股东参与本次增资,既体现了对资本市场和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呵护,更充分凸显了对该行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以及对我行长期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本次注资安排着眼于中长期发展,能够进一步巩固提升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促进银行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和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有利于国有大行实现资本结构优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提升、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支撑强化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