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 正文

南京银行业务结构再转型 资本市场信心与疑虑并存

科技金融在线 | 2025-11-08

导语
2024年以来,南京银行启动了第二次业务结构转型,主动压降高息负债,合理提高存贷比水平,加快利息净收入增长,股价的波动表明市场对转型效果仍然存在一些疑虑。

10月27日公布的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南京银行实现营收419.49亿元,同比增长8.79%;实现归母净利润180.05亿元,同比增长8.06%。

两项关键指标不仅远高于42家A股上市银行0.9%和1.5%的平均水平,而且高于表现出较高景气的上市城商行4.87%和6.94%的平均水平。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南京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大涨28.52%,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至60.09%,较上年末提升7.13个百分点。

20年前,南京银行引入法国巴黎银行作为股权投资者,启动了第一次业务结构转型,非利息净收入占比随后逐渐提高,到2024年上半年甚至超过利息净收入,营收占比高达51.13%。

非利息净收入占比的提高,自然可以对冲市场利率下行导致净利差收窄带来的盈利压力,突破传统业务天花板从而打开盈利增长空间,但又同时蕴含着经营不稳定的风险,特别是交易类收入占比过高很容易导致盈利波动上升和管理及合规成本增高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2024年以来,南京银行启动了第二次业务结构转型,一个重要的目的是,通过主动压降高息负债,合理提高存贷比水平,加快利息净收入增长,以保证业绩能够实现稳定增长。毕竟,利息净收入才是稳定业绩增长的压舱石。

非利息净收入占比高未必是好事

根据财报提供的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南京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67.4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63 %,营收占比为39.91%。而2024年前三季度,南京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达189.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4%,营收占比为49.13%。

非利息净收入增速波动大,跟南京银行非利息净收入结构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非利息收入中,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偏低,而交易类收入(包含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比偏高,且集中于高波动资产(比如债券、权益类资产),收入增速波动就会偏大,而且资本消耗高,从而给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带来压力。

根据财报提供的数据,2020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南京银行投资收益加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分别高达46.37%、69.37%、75.37%、83.89%、88.79%、74.79%;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占比则分别为46.10%、41.97%、30.30%、18.41%、10.96%、22.71%。南京银行素有“债券之王”之称,由此不难推知,交易类收入中债券投资收益占比应该较高。

虽然监管部门没有对交易类收入占比做出硬性规定,但是头部银行一般会把交易类收入的占比控制于30%至40%以下,中小银行因为资本补充能力较弱,交易类收入会偏高一些,但是超过50%仍然会被视为风险暴露的表现。

由于交易类收入占比高,所以交易类收入的增速会直接影响非利息净收入的增速。

根据财报提供的数据,2020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南京银行投资收益加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分别为49.95亿元、95.89亿元、136.63亿元、165.32亿元、209.94亿元、125.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37%、91.97%、42.49%、21.00%、26.99%、-17.87%,增速波动明显。同期,南京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分别为107.72亿元、138.22亿元、176.36亿元、197.08亿元、236.46亿元、167.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7%、28.32%、27.59%、11.75%、19.98%、-11.63%,增速同样波动明显。

又由于非利息净收入占营收比重比较高,所以非利息净收入的增速又会直接影响营收乃至净利润的增速。

2005年南京银行引入巴黎银行作为股权投资者之初,非利息净收入占营收的比重约为3.47%,随后便不断上升,到2020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非利息净收入占比已分别高达31.25%、33.77%、39.54%、43.64%、47.04%、39.91%。2025年以前,呈上升趋势。

同期,南京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4.65亿元、409.25%、446.06亿元、451.60%亿元、502.73亿元、419.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24%、18.74%、9.00%、1.24%、11.32%、8.7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01亿元、158.57亿元、184.08亿元、185.02亿元、201.77亿元、180.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0%、21.04%、16.09%、0.51%、9.05%、8.06%。2020年至2024年,两项指标基本与非利息净收入增速保持了同频共振。

2025年前三季度,虽然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1.63%,但因为非利息净收入占比下降,对营收增速影响减弱,以及利息净收入占比上升,对营收增速影响增强,且同比大幅上涨,所以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仍然出现了上涨。

同期,虽然南京银行曾通过发行可转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但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仍然长期低于10%,而中国商业银行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多数时候超过10%,到2025年一季度末约为10.7%。

启动第二次业务结构转型

南京银行的管理层事实上早已意识到非利息净收入占比偏高且主要来源于交易类收入给业绩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从2024年起就采取措施推动业务结构的第二次转型,以加快利息净收入的增长速度。

2025 年 5 月 9 日出版的《北京商报》刊载的一篇题为《南京银行业绩双增背后的 “大起大落”》的报道引用南京银行相关人士的话报道称,2024年以来南京银行便积极研判市场趋势,灵活调整操作策略,降低整体估值波动,总体上把握住了周期变化,抵御住了风险挑战;同时按照多元创利的目标要求,着力打造托管、积存金、柜台债三大新增长点,发挥专业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市场研判水平,于市场波动中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2024年以来南京银行为提高利息净收入增速所采取的措施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

与同处长三角的主要竞争对手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相比,南京银行存在计息负债平均成本下降不大,从而导致净利差偏低的问题,而导致计息负债平均成本下降不大的原因,又主要跟存款结构“高定期,低活期”直接相关,而且定期存款中,利率较高的公司定期存款占比又明显偏高。

针对上述问题,南京银行2024年以来重点采取了两项措施压降计息负债成本:(1)聚焦对公结算、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财富管理等场景,做全产品覆盖,做长客户产品服务链条,拓宽低成本资金来源。(2)发行低利率债券替代高利息存款。2024年,南京话银行利用低利率环境,发行了610亿元金融债和150亿元二级资本债,吸收存款占比大幅下降5.1个百分点,而债券占比大幅提升6.73个百分点,优化了负债端结构。

二是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提高生息资产比例。

2024年以来,南京银行一方面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和江苏优势产业的贷款投放力度,提升高收益对公贷款占比,比如推出全新科技金融产品“科创鑫贷投”,落地江苏省首单“认股权登记+贷款”和“苏质融-质投相融”业务,落地长江环境综合治理类模式首笔项目贷款、“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等绿色金融新业务;另一面又通过压降低收益的存放央行款项和同业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比如2024年南京银行“贷款及垫款”和“债券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6.9%和13.68%,皆高于总资产增速,而存放央行款项同比则下降了4.75%。

除了压降成本和提高计息资产比例以增加利息净收入,南京银行还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以降低非利息净收入的波动性:(1)优化金融投资结构和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减小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波动性,包括优化金融投资三分类结构,降低市场风险暴露;跟踪市场动态,控制交易账户久期;丰富衍生对冲手段,以减少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波动;坚持票息策略稳定基本盘等。(2)通过加强托管、财富业务、国际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重塑利息净收入的压舱石价值

至少从财务数据来看,南京银行的转型举措亦取得一些成效。

(1)付息负债平均利率持续下降。

根据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南京银行付息负债平均利率分别为2.49%、2.36%、2.09%,而导致付息负债平均利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则是平均利率降幅较小的存款占比不断降低,而平均利率降幅较大的同业拆入、已发行债券、同业存款占比不断提高,表明南京银行的负债结构已得到优化。

(2)生息资产占比提高,特别是存贷比上升幅度明显超过生息资产占比。

虽然生息资产平均利率降幅比付息负债平均利率降幅更大,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下降了50个基点,但是生息资产占比提高弥补了价格的损失。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南京银行总资产分别为22882.76亿元、25914.00亿元、29014.38亿元,生息资产分别为17733.51亿元、19869.17亿元、22618.7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77.50%、76.67%、77.96%。上升较为明显的是存贷比,同期分别为80.26%、83.97%、84.30%。贷款中,收益较高的公司贷款及垫款占比分别为74.16%、74.51%、76.07%,上升尤为明显。

(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提速,占非利息净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

一般来说,以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较高,不仅可以减小非利息净收入的波动性,而且可以较少资金消耗。

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南京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36.29亿元、25.93亿元、25.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10%、-28.55%、6.70%,占非利息净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8.41%、10.96%、21.83%,表明2024年以来增加中收的措施产生效果。但是由于2025年前三季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出现大幅下滑,非利息净收入依然出现了大幅波动。

因为压降付息负债平均利率和提高生息资产占比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2025年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实现了28.52%的同比涨幅,贡献了绝大部分营收和净利润,使得即便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了11.63%,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仍然同比上升了8.79%和8.06%。

资本市场反应信心与疑虑并存

但是,资本市场对南京银行2024年以来业务结构转型的效果表现出了复杂的心态。

一方面,核心股东对转型效果予以了认可,市场对未来的盈利和分红能力展现了信心。

2024年四季度,南京银行成为重要股东净增持最多的个股。根据媒体公开的报道和2024年南京银行年报披露的数据粗略估算,2024年四季度,仅法国巴黎银行、江苏交通控股、南京高科和沪股通增持的金额合计就超过31亿元。2025年三季报,法国巴黎银行、江苏交通控股、南京紫金投资控股子公司紫金信托、南京高科又分别增持123635625至608746244股不等,另有东部机场增持43233964股。

另外,截至2025年10月28日,南京银行股价对应0.77倍2025年PB,对应2025E股息率仍有4.73%,处于行业较高水平,表明市场认为业务结构转型过程中,南京银行仍然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分红能力。

但另一方面,股价的波动又表明市场对转型效果的一些疑虑。

2024年南京银行股价表现较为优异,截至当年11月末,南京银行股价前复权涨幅达到了62.62%。背后的厛可能跟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暴增329.48%,推动利润大幅增长有关。

但是,2025年以来,南京银行股价出现了一定的波动。比如10月13日股价最低跌至10.79元,随后又出现回升,截至11月4日,股价为11.58元。背后的原因可能同样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关。一季度,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录得- 2.16亿元,市场可能因此对南京银行业务结构转型的可持续性产生了一定的疑虑。

另外,南京银行的零售业务转型效果还不及预期。南京银行的零售贷款规模一直比较小,个人银行业务收益2024年还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全年亏损额高达11.99亿元。如果零售业务转型效果不及预期,难免会影响市场对南京银行的长期估值和投资信心。

南京银行的业务结构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南京银行

推荐阅读

合作专区

Copyright©2017 jrkja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5055553号-5 众富(北京)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